汤若望只看了一眼,便将书还回去。
“启奏陛下,这本书正是臣亲自撰写,不知陛下有何吩咐?”
朱由检问道:“朕想知道,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吗?”
汤若望恭敬地回答道:\"回陛下,当时臣辅助徐光启先生编撰《崇祯历书》,徐先生病逝后,这部巨著一直未能问世。臣不忍见徐先生的心血被埋没,便将一百三十七卷《崇祯历书》重新整理改编,精简为一百零三卷《西洋新法历书》,交由本国传教士带回欧洲。\"
朱由检眉头一挑,问道:\"既然你知道这是徐卿家的心血,为何要擅自更改书名?我大明文化博大精深,从不怕外人学习借鉴。但你改书名是何居心?\"
汤若望额头渗出细密汗珠,急忙解释道:\"陛下明鉴,并非臣刻意更改书名。只是原书中有许多精深奥妙之处,只有精通汉学的学者才能理解。臣为了便于传播,不得不将其修改为更浅显易懂的文字。修改之后,臣自觉整体水平下降了许多,担心会玷污徐学士的学术声誉,这才这才改了书名。\"
说着,他重重叩首:\"臣绝无冒犯之意,更不敢贪天之功!\"
殿内一片寂静,朱由检突然话锋一转,问道:\"且不说这本书,你可知道,朕今日为何召你前来?\"
汤若望抬起头,眼中满是困惑:\"不是因为这本书吗?\"
朱由检摇了摇头,说道:“朕想问你,除了这套历法,你还带回去了什么?\"
汤若望身子一颤,急忙叩首:\"陛下明鉴,臣只带回了这套历法,绝无他物!\"
\"是吗?\"
朱由检冷笑一声,突然问道:\"东印度公司的约翰尼斯,你可认识?\"
汤若望脸色瞬间煞白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。
可是,他依然强自镇定地说道:\"回陛下,臣不认识此人。\"
朱由检将他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,心中已然笃定,泄密之人,大概就是汤若望了!
本以为西洋科技可以振兴大明,没想到,这帮人还盯着大明的科技呢!
再联想到,当初杨廷鉴、赵勉等人对汤若望的评价,此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,似乎并没有那么灵活,反而喜欢按部就班,思维较为陈旧。
而他改良的火炮,基本上都是西洋人已经有的技术,并非他自己创造的。
正因为如此,工部对火器的改良进度很缓慢,科学院与之相比,简直天上地下。
他缓缓死死盯着汤若望,说道:\"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,现在主动承认,还能从轻处置。若等朕拿出证据来……\"
\"陛下!\"汤若望重重叩首,\"臣真的不认识什么约翰尼斯啊!\"
\"好!很好!\"
朱由检怒极反笑,猛地一拍御案:\"王伴伴!\"
王承恩立刻上前:\"老奴在。\"
\"朕将此人交给东厂,你给朕查清楚!\"
\"皇爷放心,\"王承恩阴冷地瞥了汤若望一眼,\"老奴定让他开口。\"
汤若望闻瘫软在地,声音颤抖:\"陛下!臣冤枉啊!臣对大明忠心耿耿……\"
王承恩一招手:\"带走!\"
四名东厂番子立刻上前,架起瘫软的汤若望就往外拖。
“皇爷开恩,臣没有偷东西,只是不忍徐先生的心血蒙尘啊陛下……”
汤若望的官帽掉落在地,金发披散,显得狼狈不堪。
等他的声音消失在大殿门外,朱由检疲惫地揉了揉眉心,说道:\"传朕旨意,即日起,所有在明西洋人士一律严加监管。\"
北镇府司,诏狱。
\"王公公,我真的冤枉啊!\"
汤若望声音嘶哑,踉跄着跟在王承恩身后,\"我只是想传播主的福音和东方的文明……\"
王承恩头也不回,冷笑道:\"汤侍郎,你这些话还是留着跟王提督说吧,他武功高强,十八般刑具,样样精通,最擅长辨别忠奸。\"
汤若望双腿一软,几乎跪倒在地,被两名番子架着拖了进去。
王德化早已等候多时,此时端坐在太师椅上,面前的火盆映得他半边脸通红,另半边却隐在阴影中,显得更加阴森恐怖。
王承恩交代道:\"皇爷口谕,此人涉嫌私通外夷,泄露我大明机密,务必查个水落石出。\"
“烦请公公代为转告皇爷,奴婢最擅长的就是审讯了!”
“咱家等着你的消息!”